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朵朵愛閱讀】寂寞的天才—黃土水

朵朵兔

 



你是否曾在美術館裡,駐足凝視過一尊優雅的雕像?也許,那就是出自黃土水之手。

黃土水,1895年出生在臺北艋舺的一個木匠家庭。從小在木工堆裡長大,耳濡目染下,他的手特別靈巧。

後來,他考上當時的東京美術學校,成為第一位赴日專攻西洋雕刻的臺灣人,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這本繪本,以溫柔的筆調帶我們走進這位天才藝術家的生命旅程。他曾經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甘露水》、《水牛群像》、《少女》……你或許不認識他,但很可能已在某個展覽中與他的作品不期而遇。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它巧妙融入了臺語詞彙。有些字句得唸出聲音,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那個意思。這種語言的親切感,就像黃土水作品中藏著的台灣味,溫柔卻深刻。

黃土水在短短三十幾年的人生裡,用雙手雕刻出屬於臺灣的現代藝術軌跡。他的創作不只是雕塑,更像是在用生命記錄故鄉的氣息與土地的情感。這本繪本不只是讓我們認識一位藝術家,更像是翻開臺灣文化的一頁,讓人忍不住一頁頁翻下去。

如果你也曾對某件藝術品感到好奇,不妨打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走近黃土水,一起認識這位「寂寞的天才」,如何用雕塑說出他心中的臺灣。

#朵朵愛閱讀 #好書推薦寂寞的天才黃土水 #黃土水 #臺灣雕刻家 #漫活工藝主題書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的開始,是始於廟埕與柴刻店

黃土水出生在日治時期,那是一個臺灣人還不清楚「藝術」是什麼的時代。

他從小常常出入寺廟,也喜歡到柴刻店看師傅雕刻,對雕刻工藝特別著迷。

他的第一件作品《觀音》(1914年)便獲得了臺灣總督的褒獎。原本在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他被派往大稻埕公學校任教。

他的天分很快被總督府的民政長官注意到,對他說:「你教書太可惜了,你應該要做一個雕刻家!」

半年後,他完成了《仙人》(1915年),年僅20歲的黃土水,成為第一位赴日學習雕刻的臺灣人,也為臺灣藝術界開啟了嶄新的一頁。


一邊奮鬥,一邊尋找「啥物是臺灣?」

到了日本後,儘管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以99分的優異成績畢業,仍無法擺脫來自日本社會的歧視。他曾被問:「臺灣人也吃米嗎?」「你的祖先是不是會出草?」這些尖銳的問題讓他更加深刻地思索:我是誰?我是臺灣人,「啥物是臺灣?」

於是他走進博物館,查閱原住民的研究資料與文物,最後完成了石膏像作品《蕃童》(1920年),描繪原住民孩童的神情與姿態。這件作品入選當年的日本帝國美術展,這是當時身為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耀之一。

19201018日,全臺灣的人們第一次在報紙上看到「黃土水」這三個字。那一天,也是臺灣人第一次知道,原來藝術,能夠這樣深深地打動人心。


成為皇室的藝術家,也不忘初衷
得獎後,他更是沒日沒夜地為藝術打拼。
1921年《甘露水》再次入選帝展,在東京和平紀念博覽會的「臺灣館」中展出。這件作品甚至吸引了日本皇室的注意。雖然受到賞識,但黃土水並沒有因此改變創作方向,他說:「我出身臺灣,所以想欲做臺灣才有的物件。」

他為皇室創作的雕塑,也多是臺灣原生物種:雉雞、梅花鹿、水牛、獼猴……他的創作成為土地的縮影,也成為後輩藝術家的指引。

顏水龍、李梅樹、廖繼春、陳澄波……這些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也都在黃土水的影響下前往日本學藝。黃土水,是那一整代臺灣藝術家心中的燈塔。

消失的名字,被遺忘的作品
可惜這位天才藝術家英年早逝,僅活到36歲。
戰後進入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氣氛壓抑,人們不再敢談藝術、也不再敢談「臺灣」,黃土水的作品被收藏、被毀、被遺忘,他的名字漸漸消失在人們口中。

但命運總有轉折——四十年後,《釋迦出山》這件被以為在空襲中燒毀的作品竟然出現了。原來當初他做了石膏模型,交給魏清德老師保存,作品多年後遭竊,反而引起新聞報導,讓他的名字再次出現在臺灣人的眼中。


被遺忘的大理石,竟然是「阿姊」

另一段秘密且動人的故事發生在張醫師家。

當年黃土水的《甘露水》被人當作垃圾,遺棄在臺中火車站旁,張醫師不忍作品被如此蹧蹋便把它載回家。張醫師的孩子們從小就把這座雕像當作「阿姊」,靜靜守護多年。


張醫師曾交代家人:「要等到臺灣這塊島嶼上的人,無論從哪裡來,都能互相尊重的時候,才可以讓這件事公開。」



2021年,臺灣人等到了。
《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再次站在臺灣的土地上,讓我們記得黃土水,也記得我們曾走過的路。


看完黃土水爺爺的故事,是不是覺得很感動?
朵朵要再介紹一位同時代、也同樣讓人敬佩的臺灣人物——賴和醫師


鬍鬚歹面,心腸軟爛的「彰化媽祖」
日治時期的彰化市仔尾,有一間小小的病院。裡面的醫生,看起來有點兇:留著兩撇鬍鬚,臉孔嚴肅。但別被他的外表嚇到,這位醫師心地柔軟、醫術高明,讓當地人都非常信賴他。
他叫做賴和,曾就讀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典禮那年,校長說了一句話:「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先做人。人格未完成,不足以行醫。」這句話,賴和一輩子牢記在心,也成了他行醫的信念。


賴醫師的秘密:年底把帳本燒掉!
病院的生意其實不錯,但賴醫師卻沒變富翁。過年時,甚至還得跟親戚借錢。為什麼呢?
原來,他暗暗做了一件「天大好事」——如果病人繳不出診費,他會讓對方記帳,欠著也沒關係;等將來有能力再來還就好。更特別的是,每年除夕的前一晚,也就是「廿九暝」,他會把這些記帳的帳本整本燒掉!
這樣的溫柔,讓欠錢的病人可以安心過年,不再擔心負債,許多人因此叫他「彰化的媽祖」。

是醫生,也是文學家
除了是醫生,賴和還是文學家。筆下寫的,不是山水風景,而是臺灣人的苦難。
他從小就目睹臺灣人在街上被日本巡查欺負,心裡充滿不平。
28歲那年,他加入了「臺灣文化協會」,四處參加演講活動,希望喚醒民眾、爭取臺灣人的權利。兩年後,因為言論被捕入獄。
那時候,官方規定只能說日語、寫日文。但賴和堅持用臺灣話、漢字,寫下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他的作品裡,有農民、工人、苦力,也有無聲無息被欺壓的小人物。
賴和相信:「若要治癒這個社會的病,就要先喚醒大家的靈魂。」所以他用筆當手術刀,在文學裡替臺灣開刀治病。

一個時代的良心,臺灣人的「第一」
賴和是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被後人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他的小說〈一桿稱仔〉、詩作〈南國哀歌〉……字字句句都在替臺灣人發聲。
他的筆和他聽診器一樣,精準、溫柔、為人民所用。他一生沒有離開過臺灣,選擇站在這塊土地上,看著它經歷被殖民、掙扎、沉默與反抗。
1943年,賴和病逝於彰化。他的離開,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開啟了另一個屬於臺灣人自己發聲的世代。


※書目資料
書名:寂寞的天才—黃土水
著者:黃郁欽
2024由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索書號:J 863.599 4441 2024

書名:兩撇喙鬚醫生賴和
著者:黃郁欽
2024由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索書號:J 863.599 5726 2023



撰文/戴汝玲
2025.06.

先別急著離開,朵朵還有推薦書單要分享~

每一本書,都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這個七月,讓我們在「工藝技法×臺語書展」中,透過閱讀認識台灣的匠心與語言的溫度。不論你對工藝創作充滿熱情,還是想用臺語說一段自己的故事,都能在書展中找到共鳴的那一本。歡迎你從7/1起,一起來圖書館尋寶,用閱讀探索技藝、品味語言的美好。📖✨

書展書單搶先看!

「工藝郵票主題書展」將於7月1日正式登場,本次書展精選與傳統工藝、當代設計、相關的精彩書籍。
以下搶先公開部分推薦書籍,讓你提前鎖定閱讀目標,一起來書展挖寶吧!

2025工藝郵票主題書展書單

序號

書名

索書號

出版單位

1.            

陶藝徒手成型技法 : 獨一無二的分解圖示 展現徒手成型之秘訣

464.1 0340 2012

視傳文化

2.            

圖解透視中式木家具鑑賞全書 : 最深入! 8大視角家具品鑑法、147式榫卯構造解剖

967.5 2010 2022 v.1

原點出版

3.            

圖解透視中式木家具實作全書 : 最詳盡!木作家具的設計工法與寸法100

967.5 2010 2022 v.2

原點出版

4.            

民藝

no.867;2025:March.

日本民藝協會

5.            

技湛中國結 

966.5 7512 2019

藝術家出版社

6.            

守藝工匠 : 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969.08 0070 2020 v.1

非凡出版

7.            

守藝工匠 : 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969.08 0070 2020 v.2

非凡出版

8.            

守藝工匠 : 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969.08 0070 2020 v.3

非凡出版

9.            

守藝工匠 : 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969.08 0070 2020 v.4

非凡出版

10.        

守藝工匠 : 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969.08 0070 2020 v.5

非凡出版

11.        

春仔花細工 : 傳遞祝福的纏花手作

426.77 7558 2016

旗林文化

12.        

工藝製造現場 : 第一話 : .

NTCRI 964 4314 2021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13.        

木目金の教科書

ABK 472 0414 2014

東京美術

14.        

典藏之寶

NTCRI 960 4314-3 2016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15.        

典藏之寶. II

NTCRI 960 4314 2019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朵朵兔 / 圖書館員兔 & 部落格編輯兔

朵朵服務於工藝中心圖書館,希望協助讀者能在有需要的時候快速取得正確資訊,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對工藝產生興趣與探究。歡迎常常與我互動喔!

Coprights @ 2016, Blogger Templates Designed By Templateism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