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雕塑之父羅丹曾說:「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美無所不在,只是等待有人將它挖掘出來;生活周遭之中的平凡事物,只是缺乏有人欣賞;其實被忽略的美感,也只是需要有人機緣巧遇。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有位日本思想家,因為發掘到被忽視的常民日用品,它們所展現的獨特美感,就此開啟了一系列的「民藝」之旅,而那個人就是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
至於什麼是「民藝」呢?所謂的民藝就是民眾的工藝,也是生活工藝、傳統工藝和民間工藝。在過去,若以美學的角度來談工藝,其重要性完全無法跟藝術相提並論,甚至有些人認為工藝的極致是需要創造出藝術價值,工藝的旨趣是庸俗次要的;而倘若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談工藝,雖然有充分討論其意義及本質,但工藝之美經常受到誤解及忽略。
建立鑑賞美的標準的人往往都不是藝術家而是哲學家,在柳宗悅的觀點來看,工藝之於工藝家也是同個道理。既然過去沒有人成功定義過工藝之美,身為思想家的柳宗悅認為自己有責任釐清工藝之美的正確觀念。
「器物,唯有透過使用才會產生美。」
柳宗悅所提倡的「民藝」,它的精隨在於「用之美」,必須要使用器物才能看到它的美。用即是美,本次的朵朵愛閱讀,就讓我們跟著柳宗悅的足跡一起去邁入工藝之道吧!
#朵朵愛閱讀 #好書推薦工藝之道 #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 #柳宗悅 #民藝 #日本民藝之父 #用之美 #工藝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回的朵朵愛閱讀有說到顏水龍先生是全能型的藝術家和工藝家,柳宗悅則是實實在在的思想家,儘管他們提倡工藝的方法不同,但他們對於工藝的貢獻都是不遺餘力,他們的建樹值得讓後人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延續他們的工藝之道。
※書目資料
書名:工藝之道 : 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
著者:柳宗悅著 ; 戴偉傑, 張華英, 陳令嫻譯
2013由大鴻藝術出版。
索書號:960.931 4739-2 2013
文/蔣安妮 2024.9.15
序號 |
書名 |
索書號 |
出版單位 |
1 |
顏水龍畫集 |
947.5 0110 1992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2 |
顏水龍 |
909.933 0110 1992 |
藝術家 |
3 |
蘭嶼.裝飾.顏水龍 |
909.933 0110 1993 |
雄獅圖書 |
4 |
顏水龍廣告作品集 |
964.4 0110 1995 |
出版者不詳 |
5 |
顏水龍油畫集.1990-1994 |
948.5 0110 1995 |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
6 |
顏水龍素描集. 1990-1994 |
947.5 0110 1995 |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
7 |
顏水龍素描集 |
947.5 0110-2 1997 c.3 |
印刷出版社 |
8 |
顏水龍九五回顧展 :臺灣鄉土情 |
947.5 0110 1997 |
臺灣省立美術館 |
9 |
原始出發、意象台灣 :顏水龍紀念展 |
948.5 0110 2000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10 |
台灣早期工藝產業的發現與推廣 :探討顏水龍工藝振興工作 |
960.7 0110 2001 c.2 |
復文書局 |
11 |
台灣工藝先驅 :顏水龍先生百歲紀念工藝特展 |
NTCRI 960 4314-5 2003 c.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臺南縣政府文化局 |
12 |
美麗的台灣農村 :顏水龍 |
J 948.95 0110 2003 |
雄獅美術 |
13 |
顏水龍工藝特展 |
960 0110 2005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14 |
工藝水龍頭 :顏水龍的故事 |
NTCRI 909.933 4314 2006 c.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
15 |
顏水龍爺爺的故事 |
NTCRI 863.599 4314 2009 c.4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
16 |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 :顏水龍 |
909.933 0110 2010 |
臺南縣政府 |
17 |
顏水龍<熱蘭遮城古堡> |
909.933 0110-2 2012 |
臺南市政府 |
18 |
遇見工藝大師顏水龍 |
NTCRI 863.599
4314 2012 c.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19 |
走進公眾.美化台灣 :顏水龍 |
909.933 0110 2012 c.2 |
臺北市立美術館 |
20 |
工藝繪本 :遇見工藝大師顏水龍 |
NTCRI 863.599 4314-3 2013 c.3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21 |
臺灣工藝 |
NTCRI 960 4314 2016 c.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22 |
鑲嵌藝術 馬賽克 傳承 |
948.95 4425 2013 |
愛書人雜誌 |
23 |
裝幀台灣 |
477.0933 4048 2011 |
聯經出版 |
24 |
柳宗悦全集 第九卷 :工藝文化 |
960.8 4739 1980 v.9 |
筑摩書房 |
25 |
柳宗悦全集 第八卷 :工藝の道 |
960.8 4739 1980 v.8 |
筑摩書房 |
26 |
柳宗悦全集 第十一卷 :手仕事の日本 |
960.8 4739 1981 v.11 |
筑摩書房 |
27 |
柳宗悦全集 第十卷 :民藝の立場 |
960.8 4739 1982 v.10 |
筑摩書房 |
28 |
柳宗悦全集 第十二卷 :陶磁器の美 |
960.8 4739 1982
v.12 |
筑摩書房 |
29 |
工藝文化 |
960.931 4739 2018 |
廣西師範大學 |
30 |
民俗臺灣 |
538.833 4425 1990 v.2 |
武陵出版社 |
31 |
民俗臺灣 |
538.833 4425 1990 v.5 |
武陵出版社 |
32 |
民俗臺灣 |
538.833 4157 1998 v.3 no.1 |
南天書局 |
33 |
民俗臺灣 |
538.833 4157 1998 v.3 no.2 |
南天書局 |
34 |
藝術家 |
no.033;1978:February. |
藝術家雜誌社 |
35 |
藝術家 |
no.218;1993:July. |
藝術家雜誌社 |
36 |
藝術家 |
no.270;1997:November. |
藝術家雜誌社 |
37 |
藝術家 |
no.303;2000:August. |
藝術家雜誌社 |
38 |
藝術家 |
no.309;2001:February. |
藝術家雜誌社 |
39 |
藝術家 |
no.325;2002:June. |
藝術家雜誌社 |
40 |
臺灣工藝 |
vol.021; 2005:March.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
41 |
臺灣工藝 |
vol.019; 2004:November.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
42 |
臺灣工藝 |
vol.022; 2005:September.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
43 |
臺灣工藝 |
vol.020; 2005:February.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 |
44 |
莫里斯 |
964.09941 8054 2008 |
藝術家出版社 |
45 |
William Morris Textiles |
NK8898.M67 P3 1994 |
Crescent Books |
46 |
William Morris by himself :designs and writings |
N6797.M5885 A2 1988 |
Macdonald Orbis |
47 |
ウィリアム.モリスのデザイン |
961 8054 1988 |
創元社 |
48 |
工芸文化 |
960.931 4739 1972 |
春秋社 |
49 |
工藝美學 |
960.931 4739 1993 |
地景企業 |
50 |
民藝四十年 |
960.931 4739-2 2011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51 |
工藝之道 :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 |
960.931 4739-2 2013 c.2 |
大鴻藝術 |
52 |
日本手工藝 |
960.931 4739-2 2019 |
北京聯合 |
53 |
和紙之美 :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
969.9 4739 2017 c.2 |
行人文化實驗室 |
54 |
生活造型藝術展 |
960 4520 1997 |
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
55 |
典藏之寶 |
NTCRI 960 4314-3 2016 c.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56 |
典藏之寶.II |
NTCRI 960 4314 2019 c.2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57 |
漫畫李梅樹 : 夢想的基石 |
909.933 4044-2 2021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