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日積閱磊。創意分享一起來~

朵朵兔

「日積閱磊:石雕藝術書展」持續進行中!來看看大家之前在活動單裡都填寫了什麼有趣的答案吧!像是陳麗杏在1999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作品「回」,就有人想幫他重新命名為「親親」,因為兩塊石材的造型很像兩位熱戀中的情人正在親吻。好奇還有哪些創意idea嗎?可以來圖書館2樓書展用書區尋寶喔!




以下只有選出一些讀者的迴響,有些可能在字跡判斷上有誤,若有需要更改之處再麻煩留言喔!

[同一作品。多元賞析]

這個題目就是希望讓大家能對於同一件作品提出不同的想像,創作者會有它的創作理念,並用石雕藝術表達出這樣的想法,但未必觀看者會這樣解讀。

這次活動剛好有幾名讀者不約而同對同一作品提出自己的詮釋角度,讓我們一次看到多種作品解讀角度。

2014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藝術向東 第18-19頁王標的「川流不息」
作品介紹為「百轉千旋、迂迴曲折、連綿不斷的流川淌過天與地,而水蘊含的內容已潛伏在柔美的波浪和起伏的心情之中。」

--我想幫它重新命名為「瞭望的母親」,因它線條柔美向母親的身段,不變的等待孩子歸來、包容一切的心。
--我想替她重新命名為「氣質女王」如同娉娜多姿,氣質十足的非洲女王。
--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等待」,因為歐洲古典淑女在長椅上是等待伊人的到來,還是等待親人的歸來。
--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一位穿著端莊的女孩,正佇立在樹林中享受日光浴」。

2002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神鵰俠侶第25頁黃清輝的作品「回憶」
作品介紹為「傳達一種老式建築物隨時間流逝而漸漸消失」。

--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褪變」,因時空的轉變,物換星移,而讓建築物由新而舊而斷垣殘缺。
--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遺跡」,因為土石流,造成一棟老房子受不了摧殘而剩下得景象。

[型態聯想,各顯神通]

多數讀者會根據作品型態產生不同聯想,

1999戶外創作營
p.75 楊英風先生的作品滿足命名為豐年,因作品主角為一隻胖嘟嘟的豬,想必是個平安和樂不愁吃穿的好年

2005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點石成金
p.110,111 有機與無機
印象中猶如孩童時期逢年過節做蒸年糕,糯米泡水拿去手工研磨,米袋裝糯米水帶回家放置長板擠壓,讓水分滴乾。命名:「食一結晶」。

 200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踏石築夢‧樂活洄瀾

第48~51頁黃河先生的作品「互動」,介紹為兩種抽象的形體,各自在流水般的軌道上運行前進,產生新的契機。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交融圓舞曲」,作品圓潤迴旋的軀體變化,表現出項「默契十足、合作無間、相互合作、傾聽的意境」。

第110頁吳明聲「包裹」。我想重新命名為「飽滿」因白色石雕,像是日常的水餃豐滿的樣子,涶涎欲滴。

第101頁吳明聲的「飛行」(此作品無介紹,有作者留言「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我想重新命名為「汪洋中的燈塔」,就像一葉扁舟迷失大海中,燈塔指引方向回航。

2011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自然石尚

第24頁侯連秦先生「雕刻時光」想表達大自然,也想傳達創作石雕的美好。我想重新命名為「旺盛仙人掌」因圖片中作品像極了兩群聚的巨大仙人掌,努力的活力生長。

第87~91頁陳彥伯先生的作品「太陽之歌」。我想重新命名為「勇者無懼」,因為整個石雕作品像一個剛打完勝賽的拳擊手,高舉雙手向世人炫耀他的勝利一樣。

2014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藝術向東

第26~27頁詹士泰先生作品「元的可能性」。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結合」,兩個圓核融合在一起成為另一個物體。

[生命感悟。美學哲思]


2005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點石成金

第18-21頁,譚雅初始的分裂,作品描繪生命的神奇力量,生命的開端起於細胞分裂,從單一細胞的生物,像變形蟲一直到人類的器官。我想幫她重新命名為繭,它像人,往往作繭自縛然後破繭而出。

第129頁鄧善琪的「關公」(此作品無介紹),我想重新命名為「忠義」,因為忠義是關公的象徵,且作品有兩件,恰是一公一義。

200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踏石築夢‧樂活洄瀾

弟103頁馮朝元的作品「旅路」作品,介紹「蝸牛行進的型態與作息喜愛的工具,而融合變化表現一種趣味的語彙」。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仰首慢活」,因為蝸牛外型觸角直立向空得姿勢,雖然行步緩遲的造形,蝸依然有尊嚴的抬頭挺胸向前。

2011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自然石尚

第32~33頁黎志文先生的作品「祭天」,作品介紹為「善待生存的環境」,懂得尊重自然、平衡自然,而不是一味取之不盡。想重新命名為「海洋的檯燈」因為中間的大理石,像是在呼喚人們,我們的海洋正受到不平的對待,值得我們省思。

2014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藝術向東

第8-9頁格奧爾基的「未知的片段2」,作品介紹為「反相相拼及對立的原創和方法傳達其中所含的美學構想與形式。」我覺得它外圓內方的造型很符合做人的道理,對人應圓融,但內心的真理是有規矩的、方正的,且可透視遠方。我想取名「方圓」。

第10~11頁卡門塔奈福作品「創世紀」。我想重新命名「連心合作」,在多元的需求社會,不同領域的連坐在相同理念下,站穩立足點,各展長才向外發展如滾雪球般擴展,豐富的資源擴散與聚集,取得平衡與和諧狀態。

第28~29頁樊老師作品「內世界」。一看作品第一直覺,作品表達的是人的內心思想不斷成長進步,想掙脫世俗中既定模式與框架。我想幫他重新命名為「突圍」。

第76頁小喇叭吹奏。我想重新命名為空,因為喇叭是有顏色的,人是透明的,有種濫竽充數、空空沒內涵的感覺。

不確定出於哪本書的「現代女性紀念碑」,作者為林忠石。(作品介紹為「從古早女人綁小腳到現代女人踩高跟鞋。女性在家庭、社會不同時代不同樣貌;終於擺脫綁腳、掙脫作為男人花瓶的宿命。作個階梯步步高昇的高跟鞋吧!」)想改名為「臻平權」,因為高跟鞋仍是父權色彩的物件,作品中鞋為階梯式或可提醒男/女反思,穿上高跟鞋可重新選擇蟄伏的「為悅己者容」或出離的「為悅己容」,端視著鞋人心意或偏好,更可以是非女性專屬的飾務。


陳培澤作品 p.17台灣子民
此作品敘述光復後與光復前子女眾多,長女幫父母照顧弟妹,的確想像力豐富,現代的孩童,找不到此面目。

朵朵兔 / 圖書館員兔 & 部落格編輯兔

朵朵服務於工藝中心圖書館,希望協助讀者能在有需要的時候快速取得正確資訊,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對工藝產生興趣與探究。歡迎常常與我互動喔!

Coprights @ 2016, Blogger Templates Designed By Templateism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