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愛閱讀 #好書推薦 #台語原來是這樣 #閩南語 #臺語 #台語詞庫主題書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勞力【ㄌㄡ ㄌㄞ˙】
作者與繪者皆為七年級生,他們共同經歷過台灣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國語推行運動」。當時,官方推動國語教育與使用,台語等母語一度受到限制。
作者中的一位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台語,而繪者禾日香則是在長大後,才逐步找回並珍惜自己的父母語言。
簡單而充滿情感的兩個字「勞力」,深深吸引了禾日香,成為她用來表達感謝的特別用語。
二、奧援【ㄡˊ 一ㄢˋ】
「奧援」一詞發音與日文「應援」相似。
根據古籍記載,「奧援」曾出現於《新唐書》中,但究竟是誰借用誰、誰衍生自誰,仍無定論。
相較日文中的純粹支持,台語裡的「奧援」多了一份討喜與人情味,含有禮尚往來的意味。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渴望互相加油打氣的心情始終不變。
三、反抗【ㄏㄢˊ ㄎㄡˋ】
「反抗」一詞源自日語,字面上有反擊或回嘴的含義。作者提到,當外來語融入口語時,它還算是台語嗎?或者只是外來語?這是值得玩味的問題。
像我們日常使用的「沙發」、「咖啡」等詞,平常不會特別強調它們是外語。對語言而言,創造一個合適的溝通橋樑比起語源,更為重要。
四、糖霜丸仔【ㄊㄥˊ ㄙㄥ ㄨㄢˊ ㄋㄚˋ】
此詞一聽就甜蜜可愛,原意是指糖果或小冰糖球,後來延伸用來形容心肝寶貝。
無論東西方,喜歡甜食的人普遍較多;即使不愛甜味,語言中也經常將甜蜜投射給喜愛的人或事物。
甜味相較鹹、苦、辣,更具浪漫夢幻色彩。這樣甜而不膩的詞彙,在現代中文中已較少見。或許是時代讓人逐漸內斂,而台語則保留了那份奔放與不羈。
五、爽勢【ㄙㄤ ㄙㄟˇ】
「爽勢」形容高高在上的姿態。繪者禾日香曾誤將此詞與台語中表示「舒適」的詞混淆。每種語言中,細微音差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意義。
朋友間使用台語時,常不拘泥於發音或用法,只要有默契就能相互理解;這即為語言習慣的自然形成。
不過在正式場合說錯詞,可能會引起誤會。除表示高傲,「爽勢」也有「高攀不起」的意味,展現出台語隨場合與對象變化的豐富語意,讓人感受語言的奧妙。
六、孤獨【ㄍㄡ ㄉㄚˋ】
「孤獨」在台語當中,除了指孤單一人,還有獨自一人、內向或特立獨行等多重涵義。
除了「孤獨」之外,語言中還有許多相關詞彙,例如「孤癖」(koo-phiāh)、「孤佬」(kok-láu)、「孤窟」(koo-khut)及「龜龜鱉鱉」(ku-ku-pih-pih)。
這些詞語在語彙裡反映出對性格多元的描述,也體現出台語形容孤獨的豐富層次。
此外,「孤癖」這個詞常被寫作「孤老」,用來形容性格孤僻不合群,語帶趣味。
而「孤窟」則是將「窟」與「舅」結合,構成雙關語,帶有調侃與幽默意味。有時還會用「老孤舅」對仗「老孤婆」,成為一種充滿地方色彩的語言遊戲,展現出台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靈活與幽默感。
不論詞語如何變化,「孤獨」一詞都蘊含著個性、情感與人際互動的複雜層面。這也是每一個人在生命歷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並思考的狀態。
七、娘嬭【ㄋ一ㄡˊ ㄌㄟˋ】
台語中稱呼「母親」的詞彙多樣,包括「母仔」、「阿母」、「老母」、「阿娘」、「姨仔」、「媽媽」,以及直接借用自日文的「おかあさん(okaasan)」,在華語中常簡稱為「卡桑」。
這些多元的稱呼反映了台灣豐富的文化交流與地域融合,不同地區因為方言、風俗和生活習慣,對母親的稱謂也各有差異。
有些詞彙已逐漸少見,有些仍在部份地區活躍,或出現在文學與藝文作品中,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據語言學研究,嬰兒出生後發出的首聲大多為「mama」,第二聲則是「papa」,由於發音簡單,這兩個詞在全球多種語言中發音相近,而嬰兒發聲時身邊關注他、照護他的人通常是母親,因此「媽媽」成為自然且普遍的親屬稱呼,台語裡也同樣使用「媽媽」(má-mah)。
「母仔」是個親暱的稱呼,聽起來像嬰兒連續發出「mua-mua-mua」的音調,可能是由「阿母仔」簡化而來,「阿母」和「阿娘」則反映出台語中在名詞前加冠詞「阿」的習慣。
相較之下,「姨仔」較少見,但在某些地區仍用來稱呼母親,並帶有深刻的情感色彩。
八、烏魯木齊【ㄡ ㄌㄡ ㄇㄡˇ ㄗㄟˊ】
「烏魯木齊」一詞在台語中用來形容事情亂七八糟或一個人胡說八道。
《通用台語字典》收錄的相關詞語是「烏漉木製」,指品質低劣、粗劣的木材,無法用於家具或建築,只能當柴火燒。
由此引申,形容言語荒謬、不可信,像是天方夜譚。這種語言上的比喻展現了台語詞彙的豐富創造力與口耳相傳的文化特色。
語言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用語,成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九、食力【.ㄐㄧㄚ .ㄌㄞ】
「食力」(音讀:tsia̍h-la̍t)在台語中原意是「吃力、費勁」。
這個詞語簡單直白,但它也常被引申為「糟糕了」或「大事不妙」的意思。
當遇到複雜或困難的局面,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去應對時,就會用「食力」形容情況嚴重、令人吃力。例如在台南過年期間,因為車多且擁擠,交通十分壅塞,當地人就會說:「這下食力了!」用來描述困難的處境或行程延誤。
十、【殘殘 ㄘㄢˊ ㄘㄢˊ】
「殘殘」(音讀:tsán-tsán),是指狠下心、一鼓作氣的意思。
像「殘殘睏甲飽」表示「狠狠地睡飽」,「殘殘甲催落去」意指「一口氣做完」。台語表達情緒和語氣時常更為生動、濃烈,這使得同樣的意思用台語說出來的氣勢和效果更加飽滿。
在台灣,不少場合會交替使用台語和普通話,根據不同的對象與情境選擇語言。這樣的多樣語言環境讓人能體驗語言在感受和語感上的差異。
對不常講台語的人而言,閱讀相關書籍後,不妨嘗試用台語與親朋好友交流,加深對這門語言的認識與體會。
※延伸閱讀
《台語原來是這樣2:台南生活的台語日常》是一部充滿在地風情與文化深度的語言作品,由台南在地創意團隊「粉紅色小屋」精心打造。
書中以細膩而生動的文字搭配趣味插畫,深入挖掘台南街頭巷尾的台語詞彙,從傳統文化到現代生活,涵蓋從林百貨、牛墟、傳統書店、到南門電影書院,再到現代流行語與創新詞彙,展現出台語的豐富多樣與活力。
本書不只是詞語的解說,更像一次跟隨作者走訪府城生活的旅程,感受台南獨有的語言節奏與生活味道。書中還特別收錄「新詞配給」單元,邀請讀者一同動腦創造現代台語詞彙,讓母語的生命力持續延伸與傳承。
不論你是台語使用者,還是對台灣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都能在這本書找到親切而深刻的語言故事。
如果你想更貼近台南,了解那些熟悉卻容易忽略的用語背後的溫度與歷史,這本書會是極佳的起點。一起翻開《台語原來是這樣2: 台南生活的台語日常》,啟動你的母語感官,感受台語魅力,體會屬於台灣土地的真實聲音。
※書目資料
書名:台語原來是這樣
著者:大郎頭
繪者:禾日香
2015由前衛出版社出版(本館藏為2024初版八刷)。
索書號:803.38 4031 2015 v.1
書名:台語原來是這樣. 2 : 台南生活的台語日常
著者:大郎頭
繪者:禾日香
2021由前衛出版社出版
索書號:803.38 4031 2021 v.2
撰文/林昱廷
編輯/戴汝玲
2025.07.
先別急著離開,朵朵還有推薦書單要分享~
您是否已經來到資訊館一樓參觀了呢?2025年7月18日,「工藝技法×臺語書展」以全新樣貌與大家見面,現場彙集傳統工藝的細膩手法與臺語書籍的文化底蘊。一場展覽,兩種美學,將語言的溫度和工藝的巧思融合,帶給來賓前所未有的體驗。
這次我們特別精選許多融入在地故事與生活脈動的臺語書刊,搭配展出台灣各地職人的精湛工藝作品,展場中不僅能欣賞紙本與實體創作的細緻。無論您是熱愛母語、對工藝充滿好奇,還是單純想靜心漫步書海,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時刻。
誠摯邀請您帶著親友蒞臨,一同感受臺灣工藝與語言文化的交融之美。一起在這個夏天,把臺語的溫柔、工藝的匠心帶回心裡,讓閱讀與欣賞成為生活中最美好的風景。期待在展場與您相會,共度一段充滿知性與感性的美好時光!
2025工藝技法與台語詞彙主題書展書單
序號 |
書名 |
索書號 |
出版單位 |
1. |
湊陣 : tàu-tīn |
863.57 2662 2023 |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
2. |
湊陣 : 有千百種實踐的可能 |
536.211 3326 2022 |
客家委員會 |
3. |
台語的鄉土口味 : 俗諺、俚語 |
539.933 0179 2023 |
島座放送有限公司 |
4. |
教典無的老台語 |
803.38 4092 2023 |
就諦學堂有限公司 |
5. |
台語原來是這樣 |
803.38 4031 2024 v.1 |
前衛出版社 |
6. |
台語原來是這樣. 2 : 台南生活的台語日常 |
803.38 4031 2023 v.2 |
前衛出版社 |
7. |
金蠅蠓á Piàⁿ
Súi-bái歌 |
J 863.599 4432 2023 |
臺灣文學館 |
8. |
初學者的縫紉入門 : 1000張實境照全解圖!手縫訣竅x機縫技巧x基礎刺繡, 在家輕鬆修改衣物&製作實用小物 |
426.3 2145 2023 |
蘋果屋出版社有限公司 |
9. |
士拿乎 : 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 |
796.9 4342 2020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10. |
風格故事 : 乾隆年製琺瑯彩瓷 |
796.6 4342 2021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11.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44, 竹木牙角雕刻 |
933 4342 2002 |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12. |
神獸現形 : 文物中的奇幻生物 |
791.3 4342 2024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13. |
幸福藝饗 : 粘碧華藝術創作與收藏展 |
966.8 0020 2024 |
文化部;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
14. |
漆美藝精 : 王賢民 王賢志藝師的漆藝成就與品範 |
909.933 1135 2024 |
美研漆藝工坊 |
15. |
竹器.花之藝 |
971.3 4771 2023 |
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
16. |
粧佛唐興閣黃德勝 |
224.6 4427 2020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17. |
手工籃子編織完全圖解 : 草編+藤編+樹枝編籃100例 |
966.5 2241 2021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18. |
969.7 4401 2020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
19. |
966.6 8014 2019 |
積木文化 |
|
20. |
464.1 0340 2012 |
視傳文化 |
|
21. |
441.553 4137 2016 |
易博士文化 |
|
22. |
Mastering the
potter's wheel : techniques, tips, and tricks for potters |
WBK TT920 .C3 2016 |
Voyageur Press |
23. |
422.3 8034 2017 |
良品館文化館 |
|
24. |
WBK NK4233 .M6 2023 |
Tuttle Publishing |
|
25. |
兒童陶全書 : 簡單有趣的11種玩陶手法, 捏出創意十足的陶器 |
464.1 6040-2 2019 |
積木文化 |
26. |
Veriteco植物染的春.夏.秋.冬 : 摘採大自然四季收穫的植物作為染材,感受瀨戶內海島嶼氣息的染布日常 |
465.2 4232 2020 |
積木文化 |
27. |
時尚木工 : 生活美學X木工自造 |
474 4410 2018 |
教育之友文化 |
28. |
裝幀事典 : 倫敦書籍藝術中心,手工裝幀創作技法全書 |
477.8 7210 2018 |
麥浩斯出版 |
29. |
竹管家具製作技術教材 |
NTCRI 474.82 4314 2018 c.4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30. |
図説竹工入門 : 竹製品の見方から製作へ |
ABK 474.8 2401 1993 |
共立出版 |
31. |
藤繞的23種技法 |
NTCRI 474.7 4314 2018 c.3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32. |
竹かご編みの技法書 : 竹の種類や歷史から.竹ひご作り.かごの編み方までを網羅 |
ABK 474.85 8410 2014 |
誠文堂新光社 |
33. |
すべてがわかる!やきもの技法辞典 |
ABK 464.1 3217 2008 |
双葉社 |
34. |
かご編みの技法大全 : 編む.かがる.組む.卷く.結ぶ.編み方の技法を網羅した決定版 |
ABK 426.4 2241 2013 |
誠文堂新光社 |
35. |
陶芸の伝統技法 |
ABK 464.1 4114 2001 |
理工学社 |
36. |
革工芸の技法 |
ABK 475 2265 2012 v.1 |
スタジオ タック クリエイティブ |